柔性上料设备

一、设备应用场景简介
在手机、电脑、电视、耳机、汽车等一些产品的生产中,经常用到一些体积微小的电子元器件或者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在生产加工出来后,并不是按一定的顺序或者姿态规则摆放的,而是使用袋子、箱子等容器盛放,使用时需要准确拿取,纠正姿态,方可装配或用其它方式固定等,
由于零件或器件微小,使用人工抓取使,无法通过手直接拿取,需要借助镊子等工具夹取,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高,故借助自动化设备进行抓料上料是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自动化设备,对于规则摆放的、体积较大的零部件抓取较容易,根据包装或者其它限位进行产品定位,使用机械设备或者气动设备进行固定位置抓取,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对于细小的,无规则的零件无法实现自动抓取。针对于此,柔性上料设备应运而生。
二、设备组成
柔性上料设备依靠视觉相机对零件进行姿态识别和定位,通过图像处理,针对性的控制机械手抓料,同时配合振动盘使用,调整物料姿态和堆叠情况,便于拍照处理。因此,柔性上料设备一般由料仓、柔性振动盘、CCD视觉系统、机器人等关键部分组成。
料仓:是盛放零部件、元器件等原料的容器,起存储零件的作用。人工将物料加入料仓内,通过重力作用或缓慢振动到达特定振动盘内。
柔性振动盘:通过有规律有频率的振动物料,使物料达到想要的姿态,通过视觉系统帮助机械手更好的抓取、上料,多适用于解决部分物料因为尺寸和形状差异而造成的工件难上料问题。
CCD视觉系统:利用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图像采集、处理、分析和识别,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安防监控等领域。
机器人:一般是由一个或多个可运动的机械装置组合组成,较常见的体现形式为机械臂,功能类似于人的手臂,可以编程控制,进行设定的旋转、平移等运动,配合末端的夹取机构,完成对物料的抓取运输。
三、设备特点
兼容性好:对于不同体积,不同形状的各类异形零件、元件,设备都可以通过视觉设备进行学习和识别,其较好的兼容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物料,便于变更产品后调整产线,提高了产线的灵活性。
效率高: 相较于人工上料,设备识别和定位更快,抓取放置迅速,可以连续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错误率低: 视觉系统能较准确的识别物料,监测和反馈散料的位置和状态,调整抓取参数,避免了人为错误,免去了返工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
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配备视觉系统的散料振动盘通常具有智能化管理功能,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降低了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易于操作: 视觉散料柔性振动盘操作简单直观,通常配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控制,提高了生产线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山东中创科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团队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山东潍坊市。公司主营3D视觉,3D相机,机器视觉,工业相机,视觉检测,智能传感,运动控制器,精确引导定位,机器人手臂,等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