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集成应用
一、机器人概念
机器人是指以机械硬件为基础,匹配控制程序,能够自动执行特定任务的智能装置。机器人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指令、对比传感器信息,自动地选择和执行任务,甚至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自主决策执行,备一定程度的人类智能和自主能力。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农业、物流、教育、军事、家庭等方面。
二、工业机器人
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机器人,统称为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用于执行特定任务的可编程自动化设备。通过编程控制,工业机器人能够自动的进行各类动作,例如抓取、组装、搬运、码垛、焊接、喷漆等,能够代替人工干一些容易产生职业病的工作,解放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一致性,减少人为失误出错;工业机器人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完成一些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多个关节组成,使用伺服电机进行驱动,由计算机或PLC编程统一控制,可按编写的程序和指令进行运动。
三、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以下几个关键部件组成:
1、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分为液压、气动和电动三大类。目前,电动驱动系统已成为主流,因为它不需要能量转换,使用方便且控制灵活。这些电动驱动系统通常采用低惯量、大转矩的交流或直流伺服电机,配合伺服驱动器进行控制。
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它决定了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该系统按照预定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从而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其主要任务是确保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能够按照预定的范围、姿势、轨迹和时间进行活动。
3、末端执行器:末端执行器是连接在工业机器人机械手最后一个关节上的部件,主要用于抓取物体并执行各种任务。
4、工业机器人配备了各种传感器,例如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物体,并将感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
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中广泛应用,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自动化流水线。常见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有:
1、汽车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用于装配、焊接、喷涂、测试等工序,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人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风险。工业机器人可以有序高效的运行,极少出现错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电子制造业: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有大量的精密组装工作,这些工作对工人的工作精细度有较高要求,工作效率受工人熟练程度影响。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凭借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完成精密的组装和测试工作,提高了作业效率,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3、冶金行业:专门设计的工业机器人可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搬运和锻造等,使设备制作走向大型化。
4、仓储物流:电商的发展带动了物流的壮大,仓储物流业用到了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货物的搬运、分类、存储等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容易出错且效率偏低。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工人进行货物搬运工作,结合扫描设备或者视觉识别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分拣、有序存储,降低出错率,提高转运效率。
5、食品加工:工业机器人在挤奶、牲畜宰杀、食品包装、分拣和调配等方面均有应用。
五、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和挑战
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具有以下优势:
1、提高生产效率:机器人能够24小时连续工作,不受疲劳和情绪波动的影响,准确地执行动作,降低了生产对人的依赖程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减少了不良品的出现,降低了物料成本。
2、降低劳动强度和危害:机器人能够执行繁重、危险或重复性的工作,例如工件搬运、喷漆、酸蚀等,把人从此类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了工人的体力劳动,避免了环境危害,提高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3、提高产品质量:由于机器人操作的一致性,产品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精准度要高于人工操作。高精度的机器人可以实现微米级的操作精度,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机器人还可以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生产质量问题,如操作失误、疲劳等。
然而,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1、投入成本高:购买、安装和维护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较高,适合于大中型企业增效降本,小型企业可能难以承受。
2、技术要求: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没有相应技能的企业来说存在困难。
3、适应性限制:工业机器人的程序和指令是固定的,无法像人一样做到随机应变,对于非批量生产或非标定制产品,难以灵活地进行自适应。